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诗文悦耳:边塞诗人王之涣与千年要塞玉门关

嘻游网文旅专题《诗文悦耳》

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
【嘻游图赏】甘肃玉门关遗址

顺着源头远眺,这条几乎与时光等寿的北方大河,仿佛从白云间奔涌而来。西北大漠是如此的苍凉,苍凉得只有黄沙这一种颜色。在苍凉的群山之间,玉门关显得格外孤寂。日落时分,城中军营里羌笛声声,给枯燥乏味的戍边生活增添了几分哀怨。但又何必要去哀怨呢,营房门口的杨柳迟迟没有发芽,不是春天还没来,只是春天都被锁在了玉门关内。戍边何其清苦,他日一定得见长安的盛世繁华。
这是一首苍凉却并不悲怆的边塞诗,其作者为唐代“四大边塞诗人”之一王之涣。王之涣在辞官闲居期间,作成此诗。遂被后世传唱,流传至今。诗中所指玉门关,俗称小方盘城,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的戈壁滩上,其筑城于汉武帝时期,为路上丝绸之路的通关要塞,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。


玉门关之于王之涣 边塞诗人的思想源泉
王之涣与高适、王昌龄、岑参,因善于边塞诗创作,故被史学界称为盛唐“四大边塞诗人”。至于大唐盛世,枯燥乏味得边塞生活,对于那些意气风发、豪放自得的文人骚客,如同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。王之涣也不例外。
西北戈壁滩
家族五代为官,到他可谓坐享荣华。追寻王之涣的家族史迹,其家族竟然已五代为官。但就是这样的家庭背景,却也没能让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走上仕途的正轨。在他55年短暂人生中,竟有50年时光,都是在为了写好一首边塞诗而准备和努力。也许,在他的人生当中,体验过长久的繁华,才更懂得瞬间的寂寞为何物。处在大唐盛世的他,也许正是因为看够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难堪,才将所有的目光转移到遥远的边塞,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,用诗歌去解读那些戍边将士的人生。

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他并不反感那个时代的盛世繁华,但他同样感念边塞的壮阔风光与枯燥的戍边生活。因此,我们也才能够读到这样的千古佳句。如果说,玉门关代表了边塞生活,那么身处盛世中的王之涣,一定是把边塞生活当做了其思想和灵感的源泉。

【嘻游图赏】古代情侣

王之涣之于玉门关 不入正史亦名垂千古
除了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外,王之涣留存至今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 ”这首《登鹳雀楼》,是王之涣仅存的六首诗中的一首,也是唐代五绝中最为精妙的一首,因此后世将此诗称为“五绝之最”。同时,虽现今仅存六首,但在那个歌舞升平的朝代,王之涣的诗歌,却如同当前的流行音乐天王一样,深受追捧。

【嘻游图赏】大唐盛世歌舞升平

【嘻游图赏】大唐盛世歌舞升平

如此即便这般,但王之涣却在古代正史中鲜有记述,如同被历史遗忘了一般。众所周知,王之涣在青年时代便已饱读诗书,并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,但他却没能通过科举考试,成功进入古代文人所遵从的正统文化圈。与高适、王昌龄、岑参纷纷进士及第步入官场不同,王之涣终其一生,并未参加过任何一场考试,这或许便是他被正史所遗忘的真正原因。但这并不妨碍他被后世所铭记。
如果说在仅存的六首诗中,《登鹳雀楼》成就了其名垂千古的绝世佳话,那么《凉州词》中那座不被春风眷顾的玉门关,便是王之涣步入青史殿堂的荣耀之门。春风不度玉门关,但他却如一阵文化的春风,穿越厚重的城门,为整个中华大地的璀璨文明增添了一抹翠绿。

玉门关链接:
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,疏勒河南岸,距甘肃省敦煌市区约90公里,四境多戈壁、荒漠、草甸。遗址区东起仓亭燧、西至显明燧、南至南三墩。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,呈东西线性分布,东西长45公里,南北宽0.5公里。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,烽燧20座,长城遗址18段,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、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。据悉,玉门关将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至2020年12月31日,如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前去体验,寻味和感受诗人王之涣笔下别样边塞风光和生活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嘻游网 » 诗文悦耳:边塞诗人王之涣与千年要塞玉门关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